王小川:被人工智能抢饭碗是一件幸福的事!

OFweek人工智能网 中字

两会期间,人工智能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。科技部部长万钢认为,人工智能要从长远来规划,并建言将推动人工智能准则的发布,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,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对社会伦理、个人隐私、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挑战。

然而,对于投身人工智能大潮中的企业家来说,AI的发展似乎还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,甚至有些人觉得被人工智能抢饭碗是一件幸福的事!

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咖,搜狗CEO王小川在参加两会期间,接受媒体采访时,谈到了他对人工智能的看法。

“人工智能有两方面的应用,一是机器能够取代人作决策,比如下棋。二是机器可以给人提供服务,比如语音识别、图像识别和文字翻译。”王小川认为,社会的交互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,如果能够实现人机互动,生活将变得更加便捷、高效。

谈及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领域的发展,王小川认为,它们的速度简直是在“跑”。比如,可以将语音自动转化为文字,对机器实现更多的命令控制;回到家可以完成“芝麻开门”的刷脸体验,金融领域也可以通过刷脸技术验证防止诈骗行为发生……

同样突飞猛进的,还有机器翻译。过去,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痛苦体验:当借助机器翻译的时候,尽管它译出来的每个字都认识,但就是看不懂。“现在机器可以翻译得十分流畅,在一些对语言准确性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普通社交场合,‘机器翻译’的表现还不错。”王小川话语中透着兴奋。

然而,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,科技发展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。如此聪慧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,成为悬在人类头顶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?从人工智能诞生的那一刻起,这样的追问就没有停止。

“人工智能其实并没有那么聪明。”王小川笑言。

“尽管我们的语音识别系统准确率已经达到97%,但这是在没有噪音干扰的环境下。”王小川进一步解释说,机器不像人那样能自动隔离无效噪音,有些语音识别机器做不到。比如有多人在一起聊天,机器就很难判断和获取信息了。“语音识别是我们目前做得最好的一项技术,但跟人的差距还很大。”

王小川坦言,在一些重复性高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中,机器的确可以取代人,因为机器可以通过大数据训练习得某种技能来完成任务。但在有些行业,机器可就束手无策了。

以家政行业为例,人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重复,而是需要根据语义、表情、环境等多方因素不断作出综合判断。“所以,并不是某些普通服务行业未来就一定会被机器取代,那些需要跟人打交道的领域、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行业,机器是搞不定的。”王小川表示。

对于机器的这份“笨拙”,王小川并没有失落,相反,他倒觉得这是件很幸福的事。“机器取代的只是那些重复性很高和需要付出繁重体力劳动的行业,它可以把人类解放出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,参与到更加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。”

关于王小川的这番话,有网友质疑:只是人话吗?


声明: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OFweek观点。刊用本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、翻译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